沒有“我”時,我才特別快樂
發布時間:2025-07-01 16:32:12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評論

發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在《寶寶也是哲學家》里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觀察:注意力“高度渙散”與“高度集中”這兩種完全相反的狀態其實殊途同歸,都可以引發某種“無我”的感受。我
。
發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Alison Gopnik)在《寶寶也是我哲學家》里提到一個非常有趣的觀察:注意力“高度渙散”與“高度集中”這兩種完全相反的狀態其實殊途同歸,都可以引發某種“無我”的特別感受。
我們已經明白,快樂服用致幻劑之后那種“自我消融,我天人合一”的特別感受是注意力高度渙散時產生的主觀體驗。
與此完全相反的快樂狀態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將所有認知資源集中于一點。我這對應的特別主觀體驗就是心流(flow),“這種體驗來源于完美而有效地執行自己的快樂計劃,如跳舞、我投籃或完美地寫作”。特別處于心流狀態時,快樂人們會全神貫注于自己正在完成的我任務,意識不到時間的特別流逝,甚至也意識不到自己的快樂存在。換句話說,人們在產生心流時有種強烈的“忘我"感受。
迷幻→注意力高度渙散→無我;
心流→注意力高度集中→忘我。
有趣的是,“無我"與“忘我"這兩種體驗,都經常與“狂喜”的情緒聯系在一起。我們能在各種資料里看到人們描述自己如何在迷幻或心流狀態下感受到狂喜,走上人生巔峰。
這樣看來,“自我”簡直就是快樂的天敵。而這也是一個有趣的悖論:照理說,感受快樂的主體應該是“我",難道不是“我感覺很快樂”嗎?可偏偏就是在感受不到自我的這兩種極端狀態下,人們才很容易體驗到極致的快樂。
請回想一下,你在哪些場合下能體驗到“無我”,哪些場合下能體驗到“忘我"?你有沒有在這些場合里體驗到強烈的快感?你會如何解釋“沒有我時,我才特別快樂”這個奇怪的悖論呢?
相關文章
-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情緒低谷,感覺被生活的瑣事壓垮,甚至陷入人際關系的泥淖。這種狀態,有時候并非來自于外界的巨大壓力,而更多地源自內心的情商匱乏。馮亞強在心理咨詢中發現,這種情況在各個階層、2025-07-01
- 保持微笑的英文演講稿推薦度:水土保持工作計劃推薦度:家長如何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心得體會推薦度:脫離父子關系的證明該怎么寫推薦度: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評價推薦度:相關推薦大學生該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大學是一個縮2025-07-01
- 培養幽默感有助于心理健康幽默是一種特殊情緒的體現。它是人們適應環境的工具,是人類面臨困境時緩解精神和心理壓力的方法。俄國文學家契訶夫說過:不懂得開玩笑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培養幽默2025-07-01
- 治療鉆井人員心理問題工作總結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有助于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并運用這些規律,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2025-07-01
- 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其實你很有希望讓他重新愛上你,想想看---只要你真的擁有他過心,他對你的愛就不會死,不論他是否承認,無論過了多久,你在他的心中的都會有一個位置.但你要知道如何去重新點燃那些火焰,讓他2025-07-01
- 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演講稿推薦度:愚公是否應該移山辯論主持稿推薦度:責任心演講稿推薦度:測試報告推薦度:測試年終總結推薦度:相關推薦心理測試是否有責任心心理測試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測試方法,它是指通過一系列2025-07-01